我国发展植物农药产业的资源和条件得天独厚,加入WTO后,“绿色农药”产业将大有“钱”途。
我国生物农药研究专家、武汉东湖高新生物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谢天健教授,不久前在湖北科诺植物农药研究所成立仪式上介绍,植物农药目前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,年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。我国现有五千多种植物,其中至少有2000种具有杀虫性能,我国开发植物农药有着丰富的资源。
谢天健教授说,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,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性,特别是入世在即,WTO各成员国正高筑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,对农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将越来越苛刻。越来越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,正成为国际市场食品、农产品贸易的“绿色壁垒”。国际市场对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进口的严格限制,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在各国农业生产中将被严格限制或减少使用,转而大量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,其中植物农药的市场前景最为广阔。国外不少精明的厂家已抢先瞄准了这一极有前途的新领域,及时切入这一产业,尝到了甜头。
据介绍,利用植物中含有杀虫性能的汁液制成的植物农药具有毒性低、分解快、无残留、不污染环境、对人畜安全无害等优点,是生物农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分布于我国江南各地的菊科植物除虫菊,其花中含有的除虫菊素,对昆虫有较强的触杀、胃毒作用,能防治蚊、蝇、虱、蚤、臭虫等害虫,并能杀灭蚜虫、黑尾叶蝉、螟虫、椿虫、介壳虫、毛虫等农业害虫,还可驱除家畜体外的寄生虫。除虫菊还被广泛用于制造蚊香。杜鹃科的野生小灌木马醉木,其叶中有效成分马醉木素的毒性高,其纯品为一种三棱形的晶体,能溶于水。将这种树的叶子耕埋在土中,可以防除地下害虫。若把马醉木的叶、茎或树皮的浸出液配成液剂,可以防除蚜虫、壁虱及一般软体害虫。此外,还有多种传统的植物防治方法。
专家们认为,植物性农药将成为今后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,农药科研界、企业界谁有眼光先走一步,谁将先享其益。